电气工程学院创办于1958年,历经原贵州工学院机电系、电机系、电气工程系、原贵州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等时期,2004年原贵州大学与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贵州大学后,更名为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领域硕士点(能源与动力工程、控制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力电子装备与系统),现有在校本科生人18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余人。拥有贵州省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院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00余篇, SCI、EI等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个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赛事中获佳绩。办学60余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本科毕业生和600余名研究生,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成为祖国和地方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类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贵州省首批“一流专业”、贵州省首批示范性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备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解决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表现出沟通、协作、组织及专业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调试、运行、检修、运营等领域工作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磁场概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
主要实践性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发电公司、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电力工程建设公司等电力行业企业以及工业、建筑和交通等用电领域企业从事与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相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系统调试、调度运行、控制保护、维护检修、安全监督、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方面工作。也可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电力与能源相关的监督管理、咨询服务和教育科研等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自动化 理工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贵州省示范性本科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在工业控制、电气控制等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培养目标一:能融会贯通自动化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发现、提出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调工程理论基础)
培养目标二:能跟踪工业控制、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在工业控制、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运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等的工作能力;(强调工程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三:具有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在多学科、跨文化背景的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强调工程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能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强调职业素养)
培养目标五:具备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自动化技术及职业发展的需求。(强调终身学习)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及拖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电气控制与PLC、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工厂供电、控制系统仿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专业综合实验。
主要实践性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工矿、交通、建筑、能源、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以及电气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嵌入式系统等自动化技术的开发、设计、运维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类
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在能源、动力等领域从事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及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能融会贯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发现、提出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跟踪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及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在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及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的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在多学科、跨文化背景的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能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具备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能源动力技术及职业发展的需求。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能源动力测试技术、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制冷原理与热泵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能源、电力、环保等所属的企业及科研设计单位、各类动力设备、流体机械制造厂及所有涉及用能的企业从事动力设备及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测控技术与仪器 理工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身体素质、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基础理论和光、机、电、算等方面专业知识(含现代设计方法)和专业实验技能,具有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终身学习能力和本领域的开阔视野,能够在仪器行业和科研院所从事测控仪器和装置的研究设计、试验开发及管理工作,能够解决典型测控技术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过程控制工程与仪表、智能仪表设计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图像与机器视觉、测量仪器总线与虚拟仪器、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航天航空、兵器、机械、电子、能源、化工、通讯、交通等众多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领域的研究院所和企业,从事现代测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工作;也可到计量监测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从事管理,教育与研究工作。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编辑:蔡雄 王锐洁
编审:张轶
审核: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