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学院及专业介绍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者:王锐洁
      发布时间:2025-06-24
      访问次数:7739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14年在原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其电子学科发端于1958年的电子物理专门组,历经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贵州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由电子科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组成,设有6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8人,省管专家5人,省级教学金师〞 1人)。在校学生245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652人,本科生1800人)。己形成以知名教授牵头的“信息材料与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材料基因工程与材料大数据”、“计算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先进通信与智能网络”、“数据采集与智能家居”、“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复杂网络分析”“混杂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等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术),3个国家一流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1个省级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省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1个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含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工程4个方向),1个国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系统优化与科学计算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电子科学与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与物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3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投入6000万元支持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学院的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美国西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与中国振华电子集团等11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

近五年,学院获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80余项,科研经费超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批国家专利授权12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奖2项、国家级一等奖30 项、国家级二等奖38项),持续为社会各行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学院秉承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学校“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为引领,聚焦内涵建设,努力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联系电话:0851-88236896、0851-88236671


 

  专业简介

1. 电子信息类专业

贵州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按大类招生(新生在经过大一年级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学习后,根据学生的志愿、学生成绩划分专业),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三个本科专业都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于2020年、2021年、2022年获批),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6人,已形成了由博士生导师、教授为领衔人的多个教学、科研团队。拥有国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育部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电子科学与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大数据与物联网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1.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培养解决集成电路(芯片)“卡脖子”人才为己任,已形成贵州省唯一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两个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博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型博士点)。主要培养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从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以及能在该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纳米材料与器件、固体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教学与实验平台:现有13000余平米的教学、科研场地,软件及硬件设备价值上亿元,拥有集成电路产业完备的教学与实验条件:分子束外延(MBE)、激光脉冲沉积系统(PLD)、光刻机、刻蚀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材料物性测试系统(PPMS)、半导体参数分析仪等大型制备与测试设备,以及Synopsys、Cadence、Mentor、华大九天等国内外主流设计仿真EDA软件和先进的IP库等软件平台。

就业方向:主要到科研或教学部门、制造企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属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电路与系统设计、电子信息化应用、集成电路应用等方向的专门人才。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多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近代电子学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DSP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等。与ARM中国、微芯电子、高云电子、华大九天等建立了高校企业联合实验室,为本专业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就业方向: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企事业、政府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3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计算机系统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包括接入因特网)等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培养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信息通信领域以及在电信网和移动通信网方面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学、施工、维护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及电子技术、电磁场、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信息论与编码、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移动通信、微波通信、扩频通信、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电子商务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通信仿真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基础、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设有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就业方向:可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的网络通信方面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学、施工、维护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数据科学理论、通信、统计学、物联网、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大数据、云计算为背景,以大数据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等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信息领域开展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与数据库、分布式处理与云计算、互联网和可扩展存储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等工作,且能从事行业大数据分析及工程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结构、数据科学基础、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原理、分布式处理与云计算、社交网络体验与分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建有贵州省大数据技术与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和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具有国内一流的大数据人才培养软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形成“名师引导-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实践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大数据、互联网、通信、银行、教育等行业从事数据管理与分析、大数据应用研发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 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物联网工程等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在信息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与国防工业中从事物联网工程及应用、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数据原理及技术、大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物联网系统原理与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物联网工程创新设计、云平台架构技术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与物联网、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国际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为数据结构、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处理平台、数据挖掘、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商务。本专业特色课程为研究型课程:机器学习;讨论型课程:数据挖掘。

就业方向: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分析师、信息管理经理、金融科技专员、银行信息管理岗等。

学制:四年。其中:第1-3年(国内)在贵州大学全日制学习英语强化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熟练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第4年(国外)国内3年之后,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以前往美国进行一年学习,达到双方授位要求后,获贵州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未达到要求的学生留在国内继续学习一年,达到贵州大学毕业和授位要求后,获得贵州大学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来源: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政编码:550025  电话:0851-88292075  传真:0851-83621956
贵公网安备52011102002176号  黔ICP备05000607-1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制作发布